【精品】满分作文六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分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些天,我的小闹钟坏了,一连几天,它都没有为我报时。在我的央求下,妈妈为我买了一个新的小闹钟。
它的模样是模仿“喜洋洋”制作的,看起来非常可爱,我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可比。可比的外壳是用环保塑料做成的。它穿着紫色的运动服,怀里抱着一个足球,好像正要去踢球似的。它的脑袋圆圆的,像一颗雪球。它的身体胖胖的,犹如一个大汽球。在它粉红的脸蛋上,镶嵌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它的神情非常活泼、调皮,既显得笨拙,又不失可爱。我对它喜爱极了,一放学,就要把它抱在怀里抚摸一番,就好象在爱抚一只小猫咪似的。
有一次,表妹来我家玩。她一进卧室,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小可爱”,随手把它抓起来,任意地摆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忍了一会儿再也忍不住了,就冲上去,一把夺了过来,一边埋怨表妹,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它,好像它受了伤似的。
啊,小闹钟,我喜爱你,你和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你那可爱的笑脸,好像时时在鼓励我:“不要灰心丧气,要打起精神,找回自信,好好学习,力争上游。”每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你那快乐的神情,仿佛在提醒我:“振作起来,让灿烂的笑容,驱走你脸上的阴云吧。”每当我向它倾诉内心的情愫时,它总是静静地聆听,好像对我充满了感情。
啊,小闹钟,希望你永远不要离开我!
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第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中国旅行第一人小鹏所着《背包十年》里有这样一句话,道尽旅行者的幸福和满足——“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走出去、在路上,释放万重枷锁下的灵魂,纵情青山绿水间,清涧自然会荡涤心灵的凡俗杂质,生命的风采尽现。
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不好,这是积淀的过程,而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是要在迈出走向外界的那一步时方才开始。带着充实的心灵和大脑,拿起装满憧憬和希望的背囊,对庸常生活来一次越狱,寻一处好地方,走走看看,用文字、胶片或者心灵记录下在路上的点滴,这份恬静美好足以玩味一生。
风采,对于形容学界泰斗、艺术巨匠或是科技奇才都是恰如其分,然而最为超脱的一种风采,便是怀抱初心、无可凭仗,只有一副好身体,无处可去,便到处“流浪”,当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内在心里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世与“入”世的┥碛!
点评:
〖HTK〗这是一篇杂感式的小品。作者透过陶渊明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归隐山林,与幽幽香菊为伴,自给自足,细品菊花茶,乐在其中的行动,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作者深入审视,明乎其“出”,由衷地为陶渊明的归隐拍手叫好。如果作者的立意仅限于此,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了。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够透过陶渊明决然离开官场洒脱的“出”;坦然地归隐山林,豁达地“入”,来透视他内心的无奈、苦痛、悲伤,甚至凄凉,深刻地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的况味,这就使文章立意高远,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了。
陶渊明的归隐以及对他归隐的评说,可以说是莫衷一是。要跨越已有的历史定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就需要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独立的分析,有着内蕴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行。从这一点来看,作者表现不错。另外,文章善于描写,开篇勾勒出一幅陶渊明沉醉幽菊的素描,后来又刻意地描绘其洒脱的身影,让陶渊明的`形象血肉丰满。文章语言流畅,富有辨证色彩,融哲思于深情之中,颇能打动人心,感染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些,都是文章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
父亲又在给那干巴巴的仙人掌浇水,并向我吼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仙人掌都要给养死了!”
仙人掌,这是妈给我的生日礼物,那天,他边把仙人掌给边严厉的的说:“仙人掌哪天开花了,就说明你长大了!”“仙人掌会开花?”“当然!”“哦”我不敢问下去,父亲已是满脸怒色。
之后的我每天都给那干巴巴的仙人掌浇水,慢慢的,仙人掌变黄了,我以为他要开花了,但父亲看到了大吼道:“白痴啊!仙人掌这样不死就怪了!它哪像你你啊!天天大鱼大肉的,长这样胖!你天天给它水,不把他撑死就怪了!”哎,心想自己哪天也可以一口气说这样多的话??可我没有,从来没有,因为我怕父亲。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那么威严,高大!
在之后的几天,都不给它浇水,仙人掌反而绿了起来,后来又干了,黄黄的。父亲又开始吼了:“笨死了!你想饿死它啊!饿你几天没关系,饿你几个星期你试试!?”我弱弱的说:“我??我想让它先苦后甜嘛??”“哼!算你懂点道理!”父亲给仙人掌浇点水就愤愤走了。
一天,考试考坏了。哎!父亲不在家,一个人看着仙人掌发呆,忐忑不安的想:哎,我真是没用个,该咋么向父亲交代呢??昏昏的睡着了。
醒来时,身上多了条毯子,父亲坐在我的旁边。见我醒来温和的对我说:“仙人掌开花了,你看到了么?”这时我才发现,仙人掌开花了淡黄色的花朵精神抖擞的在风中要摇摆。我没底气地说:“哎,爸,开始没考好哎??”父亲竟温和的看着我,我第一次发现父亲的眼神这样的温暖。父亲开口道:“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养仙人掌么?它的品质,它的精神,是我想让你学会的。”
我哭了。我抱住了爸爸!我懂了!我全懂了!爸爸有你在身边,我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黄昏中,仙人掌那美丽的花,盛开成了一朵金黄完美的“爱”!
我的爸爸不是最帅气的,不是最有钱的,不是最优秀的。他只是最爱我的。
爸爸和我很少有亲昵地说过话。但我总能感觉得到他对我的关心。
小时候,爸爸每天不管天气是很热还是下雨,都会来学校接我,一次都没有错过。每次爸爸来接我时,我总要滔滔不绝地讲在白天学校发生的趣事,爸爸只是默默地听着,然后把他买的零食塞到我手中,让我慢点吃。爸爸从来不吃这些零食,每每看见我吃,他都会笑。是一种我说不出感觉的笑。
三年级时,我转到新的学校,面临着这一切陌生的环境,我害怕了。爸爸用他那宽厚的手掌,拍了拍我的肩膀。爸爸的这个动作仿佛给了我极大的力量,我不怕了,我一步一步地踏进新校园,一点一点去熟悉这个不熟悉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长越大,变得叛逆,不听话,成绩也不如以前。一次,我因为一点点小事,和妈妈吵了一大架,本来是犯错误的我还顶撞妈妈,摔东西。爸爸知道了,并没有责骂我,他看着我,那眼神,充满了爸爸的心痛与自责。他在自责自己没有教育好女儿,他心痛他的女儿竟然变成这样。以前那个听话的乖女儿哪去了?望着爸爸,我的眼眶红了,看着他脸上一条条的皱纹,都是为了我而生的啊。都是我不争气,让爸爸那么的失望。我错了,我要改。从那以后,每当我想对长辈顶嘴,对学习松懈时,爸爸的眼神总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那个眼神时时刻刻地提醒我,不能犯错,不能犯错。
爸爸从来不对我言一句爱,但是,爱却不曾离开。
广东东莞开贤学校五年级:王奕乾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