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10-13 04:19:17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

一、 心如北海若

梭罗提到了他农场,又被农场主夫人反悔的故事。他没有任何的愤懑不满,反而有当了一次富人的宽慰。他的慷慨打动了我,这不是经济上的慷慨,这是精神上宽广与包容,这是理解力的开阔与幽远。我因这一个小片段受到了洗礼。不做斤斤计较的人,不苛刻,对他人的境遇有深深地理解与包容。与人为善,心有余香。

作为一个公平主义爱好者,我常常因自己权利受到侵害而变得戾气,在维权时,愤怒而得理不饶人。现在想想我把我的不宽容用铁骨铮铮装扮,有点可笑。

喜欢梭罗书中的这句话,“我是我眺望到的一切的君王 我对它具有的权利无可争辩”,这句话来自英国的诗人库柏。我也要拿这句话来提溜起我的境界来。

二、关于读书

“那件袍子上没有积下任何灰尘;自从那神明被揭示以来,也没有任何岁月的流逝。”

最古老的典籍,宛如神谕。他们在人类精神的星空永远熠熠闪光,穿透时光和苍穹,这种光芒,不会有丝毫的衰减和暗淡。

“年轻时花上一些日子和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一种古代的语言,哪怕只是一些单词,也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是从老百姓平凡的语言中提炼出来的,成了永恒的激发和激励。农夫记住并重复他听到的几个拉丁词语,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乐乐听到我读庄子的一词半句,也是大有好处的。这个暑假,和孩子一起读庄,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再开启。他和我读过秋水,熟知河伯与北海若。他问我,如果河伯没有顺流而东行,会遇到北海若(这样的老师吗)?会意识到自己的(小)吗?一个太好的问题了。可能会遇到,一定会遇到。就像妈妈关注了那么久的渡渡鸟,终于成了知行生,涓涓细流汇入妈妈哲学的大海。就像妈妈早已知道庄子穿越时代的力量,即使一直未掀开篇章,终将在知行生的课堂中,日读一段,坚持打桩。就像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一直被推荐,从未被阅读;但妈妈已经开始翻起它,因为它的文字口齿生香。口齿生香的文字摘录不完,先把那些启示和心中的对话留下。

“古典作品不就是人类最崇高的思想记录吗?他们是唯一不朽的神谕,为最现代的探询提供了答案”

老师让我们打桩,也源于此吧。

“好好读书,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会比被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心力。读书需要的训练是运动员经受的那种训练,几乎毕生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读书不能随意,读书是需要训练的。训练的是专注投入与持续。

“文字是最珍贵的纪念物。”

“当目不识丁的也许还是鄙视一切的商人,通过魄力和勤奋,争得了垂涎已久的闲暇和与世无忧的生活,进入了财富和时尚的圈子以后,最终不可避免的会转向那更高的然而却难以企及的知识和才赋的圈子,这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文化的残缺以及他一切财富的空虚无用;于是他不遗余力的要使子女获得知识文化,他深刻的感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从而证明了他的明智;就这样他成了一个家族的缔造者。”

进入了妈妈哲学的知行生体系,我们无需财富与商人相当,已提前感受了知识与才赋的欠缺,何以解匮,唯有学习,这是家学之源。

“阅读作为一种高尚的智力活动,他们只是略知一二或者根本一无所知,然而从高级意义上说,只有这才是阅读,而不是那种像奢侈品一样使我们宁静,允许我们较为高尚的官能处于休眠状态的阅读;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将我们最机敏最清醒的时光贡献给他们的,才是阅读。”

“我认为在识字以后,我们应该阅读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永远重复最基本的东西和单音节词,毕生停留在四五年级,坐在最低年级最靠前的座位上。”

《瓦尔登湖》读后感2

一:东施效颦式的“瓦尔登湖”生活

在“知乎”曾经有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写了一篇自己看完《瓦尔登湖》后、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了几个月“瓦尔登湖”式生活的经历:

首先—努力工作同时省吃俭用,准备了几个月不用工作也能生存的金钱;

其次—在城郊结合部住了一个非常便宜的房子,开始自己所谓的“瓦尔登湖”的生活;

然后—在享受了家庭睡觉睡到自然醒、不用赶着时间打卡上班的日子后,感到无事可做的空虚,于是把自己喜欢的武侠小说看个遍……

接着—接着就感觉空虚、寂寞、无聊,每天无所事事的看看老年人打牌、沿街小店、小摊逛来逛去……

最后—最后自然就是灰溜溜又回到他曾经逃离的—文明社会,并且要更加努力—考研究生。

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记得是这样的:

说他回到曾经的学校,准备复习考研,在宿舍里上铺的一个学弟在聚精会神的看一本书,他问这位学弟看的什么书,学弟告诉他:看的是《瓦尔登湖》。然后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那种笑似乎笑这个学弟和自己过去幼稚一样。

二:看到这里,我也笑了

看到这里,我也笑了,为这种所谓东施效颦式的“瓦尔登湖”生活笑了,我想:梭罗要是看到了也会笑了,因为这根本就完全不是一样的生活;

梭罗走进森林,不是为了逃避现在的文明生活,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梭罗二年多的森林生活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懒,而是让自己变得闲适,梭罗在森林里并没有感到空虚、寂寞、无聊,相反梭罗在这二年多的森林生活却是比在人群中的生活更加丰富、丰盛、精彩……

至于“那些获得了垂涎已久的悠闲和休息,故意逃避必要的人生劳动的人,得到的只不过是可耻和无益的悠闲,而使悠闲结成硕果的经验,他却没有学到。”

而我们这位年轻人纯粹是为了“逃避必要的人生劳动”,得到了令人“垂涎已久的悠闲和休息”又没有“使悠闲结成硕果的经验”,自然会觉得空虚、寂寞、无聊、度日如年,最后灰溜溜的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所以,我怀疑这位年轻人到底有没有把《瓦尔登湖》这本书读完,而是和我上一篇文章里那位教授一样,只是自以为是的读懂了这本书。

再往大一点说:今天国人的“悠闲和休息”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就像今天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好一样,但国人有了这么多的“悠闲和休息”而能“结成硕果”的又有几个?是不是相反,反而觉得更加地无聊、寂寞、纠结、不知所措……

而《瓦尔登湖》这本书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过“垂涎已久的悠闲和休息结成硕果”的一本书。

三: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成功的生活不一定等于你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成功的生活或者说什么是当下人眼里成功的生活?

开豪车、住豪宅、美女相伴、掌声鲜花闪光灯……这是不是一种成功生活, ……此处隐藏16149个字……读后感14

我的床头放着一盏灯,叫《瓦尔登湖》

那年夏天,卢梭提着一把斧头,只身踏进了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他花了数个礼拜,就地取材,搭建了一座小木屋,从此在这里独自栖居了两年零两个月。他身体力行,做了一个人类生态的实验,并以先知的智慧写下诗意盎然的《瓦尔登湖》,给世界留下了一部“绿色的圣经”。在这个熙熙攘攘、喧嚣浮躁的当今时代,在这个利欲熏心、匆匆忙忙的现代社会,捧着《瓦尔登湖》细细徜徉在卢梭的世界,就好比坐在驼峰上的沙漠行者看见了绿洲,好比在汪洋大海上疲惫飞翔的海燕看见了岛屿,实在是一种享受和启迪。

米黄的书籍一页页地翻过,我仿佛是那来到卢梭木屋里避雨的钓鱼者,坐在火炉旁和他对话,每一次倾听都会让我受益匪浅。我模糊的眼睛仿佛擦过了晶莹剔透的雪末儿,瞥见了被人类社会隐藏的真理之光。当我们陶醉于拥有高楼大厦的豪宅时,却不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已远离了我们;当我们操劳忙碌地在险境迭生的职场奋力向上爬时,却不知道人类原来还可以从容甚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当我们不惜掏破汗水浸湿的钱袋为衣食住行的奢侈和名牌买单时,却不知道有种简朴的生活可以带来更多的愉快和充实的精神世界。很多人为物质财富而奋斗,却以物质享受为终点,仿佛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做创造财富的加法和享受物质的减法:他们从不知道,生活深层的价值在于精神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瓦尔登湖的美使我深受感触!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也便拥有了诗意。如果我们的内心能容纳大自然的美轮美奂,哪怕只是一种清新美好的感觉,我们的生活都会更加宁静和愉快。捧着这本书,瓦尔登湖便浮现在我的脑海:湖上的潜水鸟浮出水面,肆无忌惮地大笑;鲈鱼不时在湖面溅起水花,泛起阵阵涟漪;松鼠在木屋旁的树上互相追逐;土拨鼠在地窖里偷偷啃着主人的土豆;苍翠欲滴的岸边森林倒映在湖面……。我感受着一种宁静而愉快的心情,体会着卢梭坐在湖边时是多么宽广诗意的心境。他取之于大自然,生活于大自然,不受世人工作、房租之类的问题的困扰,却生活得满足和充实。他也在土地上耕作劳动,却没有农民们换取金钱的功利目的,而是虔诚地享受着神圣而诗意的情怀。有时人追求太多不必要的表面的东西,拥有太多的物质欲望,生活就会不负重但,更不可能有诗意从容的生活。

“简朴、简朴、简朴。”这是小木屋主人的座右铭,然而他并不是主张清贫乐道,无所追求,相反,他主张一种精神充实、内心丰富的深广的生活,“简朴”的意义就在于让渡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精神生活,提高生命价值。“简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否定财富。我们并不是非得买把斧头闯进山林去生活,而是要在我们原有的生活里,学习卢梭生活的态度,在简朴中创造精神的富有和人生价值的富足。其实拥有清澈的心境比多余的手中的占有更加重要,其实给自己一个宁静沉思的角落比无休止的忙碌更加重要——因为在不为欲望所焦躁的心境中才能在智慧中成长和选择,因为只有失去了宁静常常导致在忙碌中迷失自己。我们的先人留下了无数智慧,我们身边的人们有很多可供我们学习的经验,甚至我们赖以生活的大地也蕴藏着答案,但是只有恬静、开阔的心境,只有简朴冷静的心态,才能更灵动的接受智慧的启蒙和迷津中的顿悟。

“大隐隐于市”。读过《瓦尔登湖》,我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不论有关绯闻、炒作、安全、道德或娱乐的信息如何横流,不论社会上生存生活的压力如何表现,我都会努力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都会怀着瓦尔登湖般宽广安宁的心境,都会不懈坚持自己的追求。

《瓦尔登湖》读后感15

轻轻翻开厚重的书页,我仿佛已置身于山郊野外,水畔林边。闭上眼睛,可以聆听飞鸟的轻语,体悟山泉的清凉;放松心神,能够漫步山路的稳健,品味大自然的气息。

845年的春天,梭罗为这个平凡的年代又添上崭新的一笔。梭罗带着他借来的一把斧头,于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自此梭罗依山傍水,凡事自力更生。在这两年又两个月的别样生活中,梭罗大到体会山林溪流于春夏秋冬中四季的变化,小到观察水鱼之争、蚂蚁之战,有时也会被潜水鸟或松鼠偶尔捉弄。不得不艳羡梭罗,领略世外风光,倾听万物之声。有形象的评价,《瓦尔登湖》不是一本能规定页数或抽时间能读的书,也许因为其中蕴含了梭罗所有的真挚感情吧,在梭罗眼中,即便是死物也可以活灵活现。它语言平淡朴实,超然世俗,甚至有些许枯燥了——就像小时候写过的流水账般熟悉,当然包括各种开销。一切如同梭罗自己所说:"一个人若生活的诚实,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这本书需要人抱着一颗宁静的心来品读,这也正是作者有大智慧的体现吧。

归隐山林的梭罗,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隐士陶渊明一般,二人遥远的历史轨迹,就这样相遇在一起。不得不艳羡梭罗,与山林为伴,泉溪为友,满足于现实世界,驰骋在精神世界。对大自然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使其笔下的《瓦尔登湖》的辞藻,与其说其生动,不如说其清新;与其说其深远,不如说其隽永。也许只有真正认为大自然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思想家才能写出这样深邃的文章吧?梭罗时时刻刻用"我"这样的第一人称的特点,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而相对不可避免的,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我也体会到梭罗笔下不断旁敲侧击的工业化社会的贪婪本性。当然,这绝不是礼赞,在其中,更多的我能感受到梭罗笔墨中的怜悯之情——怜悯那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愚昧之人。

梭罗说过:"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虽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东方的中国巨龙还在沉睡,甚至其人民还在勤劳农耕,按时向清王朝交税,但远在美洲的美国已经由农业时代开始向工业时代转型,工商业迅速发展。不过由于经济增长过于迅速,金钱成为了人们最渴望的东西——哪怕现在也是如此。社会开始一步步变得乌烟瘴气,即使是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没有当初被"魔鬼哥伦布"发现时的纯真了。香轮宝骑,琼台玉宇,背后都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失乃至枯竭。

而对常人来说,比起其更有名的多的师父艾默生,他梭罗是谁?不过是无名小卒罢了,更别枉谈当时的梭罗了。年纪轻轻,长相不算俊逸倒也不算丑陋;身材不魁伟却也不瘦削,如同农民渔夫的身材;哪怕有着列夫·托尔斯泰般的胡子,看似愚笨的眼里也不能射出锐利的光芒来洞察一切,只能露出讥讽的意味。这样一个放在人堆里难以找到的平凡人,如何能自大地脱离灿烂的文明,辉煌的时代?又怎么敢违背势不可挡的工业时代的来临?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梭罗的确把他的观点付诸于行动上了。

在结语中,他说:"我不要爱,不要金钱,也不要名誉,我只要真理。"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就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和艾默生一起追求超验主义的他,还有向往桃花源的陶渊明,一定会擅长与大自然交朋友吧。鄙弃官场世俗的陶渊明在大自然中,感悟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田居乐趣,享受到"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的饮酒豪适。而深知要回归本心,亲近自然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深深意识到"生活的诗意而神圣,清醒即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